查看原文
其他

微言大义丨周永玉:有“备”而“研”


       有“备”而“研”




传播学院

2018级传播学硕士

周永玉


由年初翟天临博士的一句“知网是什么”而引发的整个学术界自上而下的“学术不端”整顿,让2019年成为了“难上加难”的毕业季,翟天临的微博也因此成为一些学生指责谩骂的情绪发泄口。发泄、抱怨、谴责的同时,我们更应反思:作为当代研究生何以顶着学术的帽子,却在讨论哪个老师好过、怎样躲过审查、如何做个顺利的咸鱼等。


改变,最痛苦的往往是过程,而有意义的过程从来都不缺一个有备而来的开端。《左传》云: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如何从本科的通识性学习过渡到研究生的创造性学习,并迅速踏进学术门槛是值得所有准研究生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也即如何“有备而来”,也即从何处“备”起,“备”什么,如何“备”。


当从心态与知识两方面去“备”,于后者,因人而异,且勤能补拙,故此处暂且不作讨论;于前者,当为“备”中之重,思则有备,那么作为一名研究生当以何种心态生活学习方不负韶华呢?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阅读当与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研究生的日常,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旦老师曾在某次论坛上提到自己每天至少保证八小时的阅读量。“做研究生不是请客吃饭”,就是要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动笔,不断地报告。当今时代我们早已不满足于“一盏灯、一壶茶、一本书”的淸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霓虹灯”下“坐得住冷板凳”当成为每个研究生思考的问题。



积跬步,才至千里。王汎森先生在《如果再让我读一次研究生》里反复论说:论文的写作是个训练过程,不能苛求完成精典之作,尤其是研究生期间的写作学习。只要一有想法,就记下来,之后慢慢打磨,逐渐积累。没有一蹴而就的学术大咖,所有的经典之作从来都是“积跬步”地反复训练的结果。



有取有舍才有得。我们不再迷恋于“扫书架式”的读书,“多”不胜“深”,要在自己的知识树上只挂属于这棵树的知识,以打造主干,充实枝叶。至于如何建构自己的知识树,笔者认为可参考王汎森先生的建议,此处且不做赘述。于学习如此,于生活亦如此。即使是活在“学术”之帷的研究生,学习也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培养一两种的兴趣反而可以与学术相得益彰。过度“舍”亦或是过度“取”,都可能“终不得”,有取有舍才有得。





推荐阅读

倾情分享丨2018备考日记与2019研究生生活

就业资讯丨「小研@你」校园招聘宣讲预告表

爱在福师丨打卡!在这些地方认识福建师范大学

师大生活丨科学跑步不完全指南~

师大生活金秋时节,小研带上你,你带上心仪的“Ta”,一起秋游鸭!

                            

♢End♢

爱你,我们走心。


编辑 / 周睿娟

图源 / 视觉中国、网络

校对 / 何婉婷、李桐


                                             小研,因你更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